QBQ (The Question Behind The Question)

有時候我會想如何改變別人來適應自己,卻從來不曾想到好好改變自己是不是比較容易?最近讀了一本"QBQ (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)讓我有了更多反省自己的機會,推薦妳去看這本書,也許幸福的小祕訣就在裡面.在回高雄的火車上,我用NoteBook 寫了一些想法
 
聰明的人為「你」,糊塗的人為「我」
世界上的事情沒有絕對的難易可言,影響事情難易的,其實是在你、我微妙的方寸之間。
■ 為人著想才受歡迎
‧精明的供應商先為客戶著想,糊塗的供應商總為自己打算。
‧精明的供應商提供解藥,糊塗的供應商販賣產品。
‧精明的供應商先交朋友,糊塗的供應商只做生意。
‧精明的供應商使客戶下次還想見我,糊塗的供應商令客戶避之唯恐不及。
帶著這些心得重回我的IT專業領域,我如果真心誠意地以客為尊,我發現這個曾令我頭痛的工作,反倒成了易如反掌的事。
這段QBQ親身經歷,不覺讓我想起一段寓言。話說有一群人在討論什麼是全世界最難的事,七嘴八舌後,他們得到兩點共識,大家一致認為全世界最難的事分別是:
‧把你口袋裡的鈔票放到我的口袋裡來。
‧把我腦袋裡的想法放到你腦袋裡去。
這樣的結論有沒有道理呢?乍看之下似乎言之成理,但是請再仔細想一想,這兩件事的共同受益者是誰呢?是「我」!
■ 「為我」之前先「忘我」
一談到「我」,事情就難免複雜化,許多人都知道「人不自私天誅地滅」這句殺傷力十足的老話,所以一旦「我的我」卯上了「你的我」,隱藏的自私情結就會激化成表面的衝突與困難。一旦這些衝突大到不可收拾,那麼那群人前述的結論似乎就完全被證實了。
如果冷靜地再想一想,討論事情非要從「我」的角度出發不可嗎?既然每個人都會把「I」大寫(多微妙的英文文法),那麼「我」可不可以先「忘我」呢?換句話說,我們最先考慮的可不可以是對方的需要呢?如果對方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善意,體會到我們的尊重,請問他還好意思冷若冰霜,還有理由咄咄逼人嗎?
也許,世界上的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難易可言,影響事情難易的反倒是在你、我微妙的方寸之間,如果我們能夠先學會為客忘我,那麼客戶也就自然樂意幫我們挪移乾坤、化難為易了。

秋光雜思

去台中廠出差了兩天,長途旅行的疲累卻讓我有更多思考的機會,有得有失卻不失是一種接近初秋四季轉換的機會,秋光下的台灣是最美的地方,秋高氣爽的氣候和天色,各種葉香迎面撲來,而不同植物葉片的青、綠、翠在田園的主色裡,展開難以數記的微妙間色,像一闋小提琴曲,在主題貫串之中悠揚著不盡的變奏。

見到了最好的朋友,訴說著離別後的種種,也談談舊時的回憶….,短短兩天的相聚,我應該去感謝上蒼了,實不必再埋怨時間太短了!

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有兩句話:"關山難越,誰悲失路之人.  萍水相逢,儘是他鄉之客"

面對生命的變遷幻滅,我忽然珍惜起曾經陪我走過旅程的人事物.偶然的聚散,有時候會不經意地浮現一二個人的笑貌,也只因為他曾經是那逐漸淡忘的年月裡的一個夥伴.既然對這一個終於不過是過客的世界而言,那麼萍水相逢,且容我說一聲:珍重!我的朋友!!